爱赢体育官网APP-为更美好的工业环境而努力「官网」

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

2024-02-03 00:24:30 来源:常温针刺毡

  该会成立于2004年6月,由庆阳市内医药文化六家学术团体及知名人士发起创建,经庆阳市委、市政府同意,庆阳市民政局批准登记为法人社会团体。本会以医药卫生、社会科学、民俗文化、历史地理、养生保健等多学科工作者为主组成,为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的非营利民间组织。原主管部门为庆阳市药监局(食药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现主管部门庆阳市卫生健康委,挂靠庆阳市中医医院办公。第一届理事会聘请国家、省、市级相关专家和领导担任顾问14人,聘请庆阳市级领导担任名誉会长5人,设会长1人,副会长15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4人,理事37人,共有会员90余人。学会以挖掘研发本地岐黄中医药历史背景和文化、助推经济、社会、文化、健康事业为宗旨,经过十多年努力工作,研究出版专著20余部,创办会刋《岐黄文化研究》刋登论文200余篇,举办国家、省级大型岐黄文化学术会议5次 ,创作岐黄文化为主题的陇剧、电影、电视专题片8部,专题书画展3次,指导建设岐黄文化遗址景观10余处,岐黄中医药博物馆、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各一座,指导种植中药材10多万亩。参加国家、省级文化贸易博览会推介4次,出国宣传交流岐黄中医药文化1次。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庆阳市“岐黄文化传承基地”称号,获全国社科联“全国优秀学术团体奖”。四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庆阳市岐黄文化研发工作z题词肯定。岐黄文化已成为市内特色品牌文化之一,正在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赢得世人关注,在国际国内中医药文化界产生较大影响。现任学会会长(法定代表人)安定祥,为创会负责人之一,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副会长、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曾任庆阳地区行署卫生处副处长、庆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局局长、庆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甘肃庆阳,是中医鼻祖岐伯故里,岐黄文化的发祥地。自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70多年间,特别是2004年6月市内成立了专门的岐黄文化研究机构至今的10多年时间内,市内岐黄文化研究由民间散在到有组织进行,由一般性论证到特色品牌打造,由文化理论探讨到规模产业扩展,从而在历史考证、理论研究、遗迹建设、学术交流、产业开发、宣传推介等多个角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全方面推进庆阳市建设岐黄文化传承基地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国内最高学术机构的高度评价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许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深受邻国和西欧各国友人的青睐。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庆阳市为“岐黄文化传承基地”,全国社科联授予庆阳市“先进科学团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庆城县岐伯文化园为“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为庆阳题词“岐伯故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题词“岐伯圣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题词“岐黄文化圣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题词“岐黄医道之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题词“岐黄本草之乡”。庆阳市岐黄文化的研发已经走出省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庆阳也已成为国家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就庆阳市建设全国岐黄文化传承基地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以综述。

  经过大量的史实考证证明,庆阳市的专家学者得出了六个阶段性研究论点:一是岐伯在历史上不是传说中的人物,而是真有其人;二是岐伯故里在古北地今甘肃庆阳;三是岐伯的出生地在今庆城县葛崾岘乡青龙嘴;四是岐伯的诞辰纪念日为农历三月初五;五是岐伯与黄帝创造了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岐黄文化;六是岐伯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主要是根据有:

  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神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属岐伯使尚方”。

  《汉书音义》曰:“尚,主也。岐伯,黄帝太医,属使主方药” 。《汉书·艺文志》:“太古有岐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岐伯,黄帝臣也,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隋书》:“汉明帝时,乐有四品,”“其四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风敌励兵。”

  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黄帝命岐伯作鼓吹、铙角、灵髀、神钲以扬德而建武”。

  清·慕少堂《甘宁青史略》:“又案岐伯黄帝臣,北地人,作军容之乐,见唐礼乐志……”,“岐伯,北地人,黄帝以人之生……及咨于岐伯而作《内经》。”

  汉·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藏六府,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序:“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

  宋·高保衡《重广补黄帝内经素问序》:“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

  《辞源》:“黄帝,古帝名……,咨于岐伯而作《内经》”,“《素问·内经》等书,本作岐伯。”又:“北地,郡名,(一)秦置,统甘肃、宁夏、庆阳、平凉、固原、泾川诸府州县之地,治义渠,古城在今宁县西北。(二)汉置,统甘肃、旧宁夏,庆阳二府之地,治马岭。”

  《辞海》:“岐轩:岐伯,上古名医”,又“北地,郡名,战国秦置。治所在义渠,西汉移治马岭”。

  宋·潘自牧《记纂渊海》第二十四卷:“庆阳府,郡号安化”。“人物,上古岐伯,郡人,黄帝常与论医,有素问难经行于世。”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三:“庆州,安化郡,今理安化县。”“人物:岐伯,北地人,与黄帝论医,有素问难经行世。”

  明·韩鼎《庆阳府志·方技》:“岐伯,北地人,精医术,黄帝师事之,著《难经》、《素问》。”

  清《庆阳县志·人物》:“岐伯,北地人,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

  民国·张维《甘肃省人物志·方术》:“岐伯,北地人也,黄帝与论医,有《素问》《内经》行于世。”

  南原庙:《庆阳府志》卷十九(坛遗):“岐伯庙在南原,今废”。南原庙遗址在今庆城县高楼乡庙花塬村薛家咀。传说当时为岐伯的药园,后为周先族的花园。现址仍有窑洞1孔,墙壁上可见一片片彩色壁画,有一岐伯石像已遗失,院中有一莲花石香盘。每逢2月2日村民仍有祭祠、求医集会。

  嘉会门外庙:《庆阳县志》卷三(坛庙):“岐伯庙在县城嘉会门外。”此庙遗址在庆城县城南关城南坛旁边,今县农机局院内。已毁。

  三圣庙:《庆阳府志》(乡哲):“岐伯、鞠陶、公刘三圣”,庆城县城内曾建有“三圣庙”,岐伯列三圣之首,遗址在县城小南门,今县公交局院内,已毁。

  位于今庆城县周祖陵公园岐伯圣景地域上的药王洞。又名圃寒洞,曾塑有岐伯、张仲景、孙思邈像,亦称药王古洞,现建有“药王古洞”景点。每逢3月5日有祭祠、求医问药活动。

  位于庆城县葛崾岘乡岐伯出生地青龙嘴下的药王洞。上世纪八十年代洞内还残留岐伯罹难渡命的壁画。每逢2月5日有祭祠、求医聚会。

  位于西峰区肖金镇老山村老洞山的岐伯洞。又称仙人洞,是岐伯舍仙果救老叟的传说故事之地,现遗洞仍在。原窑洞内有壁画,有一古石碑已遗失。

  子午岭(也称桥山):为庆阳市第一大山系。《庆阳府志·地理》(山脉):“传说,古代轩辕黄帝氏族部落就起源于桥山山脉和北洛河上游,后逐渐发展强大,占据关中和中原。”

  黄帝冢:位于正宁县五顷原乡。《庆阳府志·文物志》:“轩辕黄帝冢在今正宁县五顷原乡,即《括地志》所记载的:‘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其原冢尚在”。《正宁县志》载:“黄帝冢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曰:‘黄帝葬衣冠处’”。此冢今仍在。研究认为:《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山”,此桥山即子午岭,正宁县黄帝冢即为轩辕黄帝陵。

  鸡头山:位于镇原县开边镇开边村。山势如雄鸡引颈报晓,昂首屹立,峰峦突兀。相传为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地。《镇原县志》(道光版):“鸡头山,《五帝纪》:黄帝西至空桐,登鸡头山”。后建有石崆寺。镇原县开边乡政府立碑记述道:“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始祖黄帝西巡崆峒之后,又不辞爬山涉水之苦,特意登临这座风水宝地,既是认祖寻根,又为自己卜占生坟也。正是这种原因在两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曾登上此山,凭吊黄帝古陵。”

  黄帝山:位于华池县。《华池县志》(地理):“黄帝山位于柔远河西侧、庙巷乡南山。古时山上有轩辕黄帝庙,山下沟道称庙巷。”传说黄帝巡行曾住于此山,故名黄帝山。

  马蹄泉:位于合水县蒿咀铺乡陈家河村。此为传说中“黄帝乘龙处”,即黄帝在此乘上自己的坐骑踏地成泉,上天而去之地。

  岐伯出生在庆城县西南天子梁青龙嘴,今葛崾岘乡天子村的青龙嘴,遗址在原青龙嘴初级小学的土窑洞中,青龙嘴地处东西走向的天子梁东端,山梁气势特异,景色宜人,此窑洞庄宅座北向南,后靠双峰峁,前方开阔,两面呈罗圈半围状,窑洞下多层台墹地,台下有一清泉,凉爽可掬饮,四季久旱泛水不止,人称“神水”。整个景观犹如太极图显现。青龙嘴下建有药王庙、药王洞。岐伯祖先为姬姓,岐伯春月之日生,出生时有特异天象出现。天子梁有周先祖鞠陶争夺江山的传说,故称天子梁,也叫天子穴。

  岐伯长相奇异,幼年聪颖过人,但少年家遇洪水淹没,再遭母亲重病缠身,炼就了岐伯抗争自然的意志,启蒙出通悟医道并治病的信心。

  岐伯救一落崖的老者,原来是一位神医叫中南子,实名叫僦贷季,便拜师学医,尝草治病;后又离家南下巧遇神农,再拜为师,得到真传,医术增高;还曾偶遇元始天尊,指点修身养性之术,遂成医术大师。

  岐伯遍尝百草,识得药性,妙治百病。如用苦苦菜(败酱草)治脓肿、用益母草治产后病、用兰草(佩兰)治瘟疫,活人无数。还创造出用香草防病、治病,成为“香道”的创始人。

  黄帝离轩丘云游,在崆峒鸡头山问道广成子,得知桥山(子午岭)有名医岐伯,便亲来求教,为民除疾解苦,并请回宫殿,君臣问答,探究医理。经过整整三年的研讨,共问答讨论了1080个有关天道、地道、人道方面的问题,由文字官仓颉记录,刻于兽骨,成为《黄帝内经》,黄帝拜岐伯为“天师”。

  岐伯随黄帝驰骋中原,降服蚩尤,在军中治马病、驱瘟疫;破难阵、救官兵;创军乐,制军旗;既为军医,又为军师,终助黄帝统一华夏,并与黄帝在泰山祭天,彰显功德,为民祈安。

  岐伯协助黄帝创造音律、文字、天文、历法、气象、地理、人事等自然之道和社会文化,又深究医道及养生之道,著成《黄帝内经》之后的八部医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

  岐伯天颐之年秋月仙逝,黄帝与万民同悲厚葬。从那时起,古北地郡建了岐伯庙,开凿了岐伯洞,供奉神像牌位,每年在三月五日诞辰和秋月逝世日,民间就有庙会,祭奠岐伯,施舍药方,香火不断。一直到清代同治年间,庆城县药王洞等处的庙会仍在延续,尊崇岐伯的民俗民风早已形成。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黄帝族原生活居住在西北方。”“居住在东南方的被称为夷族,居住在北方、西方的被称为狄族、戎族,居住在南方的被称为蛮族。黄帝族散布在中国西北部。仰韶文化的所在地,当是黄帝族的文化遗址。”“甘肃庆阳县……都曾有旧石器的发见。考古学上认为这种遗物,有些属于河套文化,有些比河套文化还要早些”。

  郭沫若《中国史稿》:“当夷族和羌人的一些氏族和部落活动在黄河流域的时候,有一些氏族和部落从我国北方发展起来,传说中的黄帝,就是这些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这个部落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之后,有很大的发展”。

  王秉祥《甘肃省志·总序》:“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甘肃省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草木丰盛,河流纵横。”“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甘肃活动。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在甘肃已发现千处以上。远古时黄帝北逐荤粥至崆峒,登鸡头山,虞舜迁三苗于三危。”

  《庆阳地区志·概述》:“庆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敷衍生息。7000多年前,蒲河川谷就开始了垦荒植谷的早期农耕。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从事种植、畜禽饲养、制陶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活动。”

  (1) 远古时期。1978年在庆城县三十里铺乡发掘出白垩纪环江翼龙化石;1973年在合水县发掘出上新世黄河古象化石。

  (2)旧石器时代。《庆阳地区志·文物》:“1920年在华池县上里塬乡赵家岔‘洞洞沟’发掘出三件打石器(一件石核,两件石片),是我国出土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区内还有别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七处。

  (3)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庆阳地区志·文物》:“仰韶文化遗址在全区从南到北分布广泛……马莲河中下游庆阳城至宁县政平一线处纯仰韶文化遗址。”齐家文化遗址:《庆阳地区志·文物》:“全区已发现180处齐家文化遗址……合计1939万平方米。”

  通过上述史书、方志、典籍的有关岐伯的大量记载,市内存在的有关岐伯的历史遗迹,民间传颂的许多关于岐伯的故事,华夏民族进化文化圈对岐伯产生的有力支持,证明了前面提出的岐伯研究六点结论的真实和可靠性。

  数十年中,市内研究工作者已编撰出版有关岐黄文化研究专著20余部,撰写论文200余篇,办有《庆阳中医》《岐黄文化研究》等会刊,各编发10多期。出版的主要专著有:甘肃文化出版社《岐伯故里中医史话》,甘肃科技出版社《岐伯汇考》,北京学苑出版社《甘肃古代医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岐伯传奇》、《岐伯考证》、《岐伯医道》、《岐黄文化源流》,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岐黄哲学思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办公精英岐伯养生宝典》等六部丛书,此丛书在2019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药文化健康作品”优秀奖;甘肃新闻局批准出版的《岐伯圣景》等;主要论文有陆大宬的《岐伯乡籍考》,王贵正、王毅的《岐伯考》,张耀民的《岐黄故里在庆阳》,夏小军的《岐伯考证》,安定祥、刘艳春的《岐黄文化研究综述》《岐黄文化内涵》《岐黄文化的价值与作用》等。以上著述对岐黄文化的概念、内涵、产生条件及重要价值做出了深入地阐释。研究认为:

  1、岐黄文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看,岐黄文化是指岐伯与黄帝创立、后经历代医家丰富和完善的我国中医药文化,亦即“岐黄之术”。从广义的角度看,岐黄文化是指我国上古时期,在古北地和西北地区、黄河中上游流域,以北地人岐伯与轩辕黄帝为代表的人文始祖创造留传的,后经夏、商、周各代圣贤丰富发展的,在秦汉之间完善形成体系的,以阐发天道、地道、人道,即生命之大道为核心的,包括医药、养生、天文、地理、历法、气象、数算、哲学、社会、心理、生物、人类、生态、音乐、兵家、古汉语等多学科知识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岐黄文化就是我国古代生命科学文化。

  2、岐黄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岐黄文化发源于我国上古时期;岐黄文化的标志性典籍是《黄帝内经》;岐黄文化的文化境域是“道” ;岐黄文化的核心是生命大道;岐黄文化的精华是中医药文化;岐黄文化是涉及多境域的综合性文化;岐黄文化属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岐黄文化的主要创立者是岐伯;岐黄文化具有古北地的地域特色。

  3、岐黄文化的科学知识内涵,以阐述天道、地道、人道(含医道),即生命之大道为内容,涉及中医药、天文、地理、历法、气象、数算、哲学、生态、人类、社会、汉语、兵家、教育、音乐等十几个学科领域,是人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结晶。岐黄文化的核心是生命之道,精华是中医药文化。

  4、岐黄文化的精神内涵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也蕴含着特有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并将其阐发的原始朴素,又亘古深奥。归纳起来主要是敬畏天地,顺从自然;天人相应,崇尚生命;恬淡虚无,淳德全道;以和为贵,持中尚道;尊师重教,以德为先。

  5、岐黄文化作为中华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至今仍然熠熠生辉,不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具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多年来,市内以岐伯出生地庆城县为主,旁涉西峰、正宁等县区建成了多处蔚为壮观的岐黄文化瞻仰旅游纪念景点,并与国家确定的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区的政策机遇相叠加,继续予以推动,成为国内独有的文化景观。其主要有:

  1、岐伯圣景,位于庆城县周祖森林公园,建有岐伯大殿及古代12大名医塑像等景观,是祭祀岐伯及参观旅游主要景区。

  2、黄帝内经千家碑林,位于庆城县周祖森林公园岐黄文化景区,是由中书协理事及有名书法家分段书写《黄帝内经》刻碑而形成的碑群景观,共刻立石碑1008面,目前尚属国内独有。

  3、岐伯广场,位于庆城县周祖森林公园山下,宽阔宏大,中间塑有岐伯汉白玉石像,周围建有三道亭、刻有岐伯与黄帝论医及传说的有关故事等图案,为瞻仰拜谒岐伯的标志性景观。

  4、岐伯出生地景区,位于庆城县葛腰岘青龙嘴,建有八角双层诞圣亭,镌立有布赫委员长书写的“岐伯故里”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省卫生厅、庆阳市人民政府撰文的石碑。周围山色秀丽,风景宜人,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5、岐伯庙宇恢复及遗址保护:自2011年以来,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与庆城县政府对庆城县药王洞村及南原岐伯旧庙分别进行了重修立碑,重塑了岐伯像等;并在庆城县嘉会门外的岐伯庙遗址上勒石树碑。

  6、庆城县岐伯文化园,位于庆城县东山,景区内有以岐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点29处,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也是甘肃省首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

  7、岐伯祠、药王庙、复兴楼,位于西峰小崆峒景区,建筑独特,每年3月3庙会香火鼎盛,各地拜祖祭祀及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8、黄帝文化博览园,位于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孟河村“黄帝古冢”区, 2013年8月开工建设。分功德厅、姓氏广场及百家姓图腾柱等景区,景区总建筑面积5120平方米。

  同时,庆城县围绕创建全国一流的中医养生文化名城和中国医都,规划实施岐黄中医药文化景点提档升级工作,全力加快岐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的开发和利用,力争打造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医疗、博览、观光、体验、休闲、教学、教育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上述遗址的开发建设,对提升庆阳市岐黄文化品位和促进庆阳旅游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市内已先后组织召开国家级学术交流会5次,省、市级学术交流会20余次,编辑《庆阳中医》《中医院刊》《岐黄文化研究》《黄帝文化》等期刊5种30多期。主要的学术研讨会有:

  1、2001年9月,由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甘肃省针灸学会、庆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医药学术暨岐伯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庆阳召开,会上,郝建春、余振东、安定祥等庆阳学者首次提出了“岐黄文化”的概念以及“以岐黄文化振兴庆阳”“岐黄文化是庆阳地域文化的主体”等学术观点,受到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2、2003年9月,甘肃省卫生厅、庆阳市卫生局和庆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甘肃岐伯中医药学术研究会”在庆城县召开,会上举行了隆重的岐伯公祭仪式。

  3、2004年6月,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在第三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胜利召开,来自国家、省市专家教授100多名代表和市上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聘请14名国家、省级专家教授为顾问。时任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省人大副主任李文辉、甘肃中医学院院长张士卿、庆阳市委书记黄选平题词祝贺。原市人大主任薛亮云当选研究会会长并主持会议,庆阳市老龄委主任郝建春当选副会长并致开幕词,庆阳市药监管理局局长安定祥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并做工作报告。大会收到论文、贺词40余篇(份),研究会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制定了《章程》,正式拉开了庆阳市岐黄文化有组织研发的序幕。

  4、2005年6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与庆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岐伯学术论坛”在庆阳市召开,第一次将岐黄文化的研究提到了国家级的层面。北京中医研究院教授傅景华、甘肃中医学院教授、院长张士卿等专家学者以鲜明的态度和观点支持庆阳学者关于岐黄文化的研究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5、2011年9月,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食药监局、庆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庆阳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医史文献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庆城县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发来了贺电,国家中医药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领导及全国30多所中医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教授出席了大会,任德权、李俊德、温长路等领导和知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庆阳籍专家学者作的系列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对岐黄文化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我市“岐黄文化传承基地”牌匾,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6、2013年10月,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庆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传承华夏文明·研发岐黄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庆阳市召开,150名多名国家、省特邀专家,大专院校科研工作者和相关省市的代表、省内外中医药文化学会代表、医药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省政府副秘书长、文史馆馆长张正锋出席了会议并先后致辞。会议期间,组织并且开展了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发言、分组讨论、实地参观考察及观看大型陇剧《医祖岐伯》及电视专题片《中华医祖岐伯》等活动。各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多方交流,对逐步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岐黄文化产业研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2015年,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庆阳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文化分会、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承办的“第十八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庆阳市岐黄文化学术年会”于7月24-26日在庆阳市召开。来自国家及国内各著名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和省市专家代表140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王国辰、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出席了会议。会上进行了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及实地参观调研,编辑了论文集,为更好地弘扬传承岐黄中医药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8、2016年9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支持下,由中国中医药报社、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庆阳市委市政府主办,庆城县政府、庆阳市卫计委承办了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会议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聚焦落实《中医药发展的策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策略与路径选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李沛文、原副司令员陈秀等出席大会,桑滨生、黄璐琦、甘培尚、张俊祥、刘红宁、郑进、阮诗玮、侯胜田、郭家学等来自中医药学会、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大学和东盛集团的10位专家学者在高峰论坛上分别作主题演讲,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淑军主持。在“中医药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中医药人才发展”“岐伯文化与中医药养生旅游”“黄帝内经国际论坛”5个分论坛中,来自陕西、安徽、四川、河南、上海等多个省市地区的中医医院院长、专家学者、产业代表交流经验,分享观点,凝聚中医药行业共识。

  9、市岐黄文化研究会积极参加国家级中医药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北京“岐黄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大会夏季峰会”、“全国药博会”、“深圳文博会”、“厦洽会”、“兰洽会”等,宣传庆阳岐黄文化研究成果。市政府副秘书长、岐黄研究会会长安定祥先后于2013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文化分会常委、副秘书长,第六届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还被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报刊图书编辑与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分会分别聘为副主任委员。

  同时,市内还组织有关专家赴陕西岐山和耀州、四川盐亭、河南新密和新郑等地与当地有关岐伯与黄帝文化研究学会进行了考察交流,积极借鉴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做法。

  为了打响“岐伯故里”岐黄文化这一品牌,吸引开发岐黄文化产业,庆阳市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岐黄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推介工作。主要有:

  1、市政府将进入市区的主要干道命名为“岐黄大道”,并在西峰至长庆桥的公路及高速公路边制作了大型立柱式宣传牌面,开办有岐黄文化研究网站,印制了岐黄文化宣传册页,组织并且开展岐黄文化知识大讲堂活动,举办了多次岐黄文化研究成果展,并且每年以不同形式举行岐伯祭祀活动。

  2、市内编排有大型陇剧《医祖岐伯》,在省内外已上演数十场,拍摄制作有《中华医祖岐伯》电视专题片1部,专题片会议专题记录片4部,《医祖岐伯与岐黄文化》专题片1部,拍摄了陇剧电影《医祖岐伯》,已在央视电影频道正式播出。支持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岐黄传》,已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备案公示。大型动漫片《岐黄传奇》已进入实质性工作。

  3、自2014年开始,市电视台在《健康庆阳》栏目开办了《岐黄文化养生》专题节目,先期每月制播1期,之后不定期制播,已播出30多期。同时,陇东报对岐黄文化的一些重要论文及成果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2017年配合中央电视台5频道《远方的家》摄制组,摄制《高天厚土看庆阳》专题片,在全国反响热烈。

  4、成立岐黄书画院,以岐黄文化为内容,在本市和省内外组织并且开展了多次多形式的岐黄文化书画作品展览,编印《岐黄文化书画作品集》多集,以书画的形式对岐黄文化进行大力宣传。

  5、研究会会长、省书协会员安定祥用四年零四个月时间,将《黄帝内经》全书14万7千余字,写成隶体书法千米长卷,在国内首创,国家中医药局、省、市领导和书法家题词写序赞誉,捐献给庆阳岐黄中医药博物馆 ,庆城县政府支持设置了专题展馆。

  另外,如前所述市内建成的多个岐黄文化景区,如庆城县的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岐伯广场、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西峰小崆峒的岐伯祠,正宁县开发建设的黄帝文化博览园等,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亦成为很重要的岐黄文化宣传场所。

  近年来,为全面打造岐黄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庆阳市不惜投入巨资,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地方性岐黄中医药文化展馆和岐伯医学院等,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岐黄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2013年9月建成开馆,2014年5月落成。主馆楼恢宏气势,两边同时建有岐黄养生馆和岐黄名医馆,三馆成品字形结构,互为一体,总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其中: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分四个展厅,第一、二展厅陈列有关岐黄中医药文化文物、古籍1800多件,中草药标本365件,历代名医雕塑30余尊,各类展板300多个;第三展厅集全国百余位书画名家联合绘制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千米画卷”;第四展厅依托现代科技对岐黄养生理念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扩展,展示了现代养生休闲的最佳场所;整体展览呈现了博大精深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史。在建成的头几年中,岐黄名医馆主要开展了中医特色治疗,为非营利性医疗单位。一楼设接待休息大厅、中药房、8个中医专家门诊及检查室;二楼设中医蜡疗室、针刺艾灸室、小针刀埋线室、中药熏蒸室、推拿按摩室、牵引室、电针、微波、磁疗、中频、疼痛等治疗室和休息厅。岐黄养生馆主要开展了中医特色理疗与养生保健活动,为营利性消费单位。一楼设岐伯讲堂、检查室、推拿按摩室、针灸艾灸室、刮痧拔罐室、供应室、足浴室、牵引室、电针微波磁疗室等;二楼设为中药泡浴区,可同时满足10多人进行药浴浸泡。

  庆阳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落成时,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甘肃省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等领导共同为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揭牌,并对庆阳市多年来研究岐黄文化成绩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2、岐伯医学院:经庆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呼吁支持,2012年6月在陇东学院新建全日制本科医学类二级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已建有解剖、形态学、微免、机能、基础护理实验室和护理示教室、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模拟病房、产房、手术室、ICU室及中草药标本陈列室、中医康复室等。拥有集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实习合作医院两所,同时有上海、成都等省外多家三甲医院可作为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目前在校学生共443名。开设医护专业两个。

  在推进岐黄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中,庆阳市运用岐伯这一品牌优势,把振兴中医药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逐步加强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庆阳市人民政府贯彻〈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建议》《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建议》等一系列文件,给予全力支持和政策保障。

  1、在中医机构建设方面,全市7所县级中医院从2009年开始至今,整体扩建搬迁5家,业务用房面积整体翻了3番,病床由原来的不足800张增加为1950张,全部由二级乙等创建为二级甲等,并把各类中医科床位补助标准,提升到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市中医院2012年实施了整体搬迁,医院等级从2009年的三级乙等创建为三级甲等,并成为全省首家通过国家三甲审评验收的市州中医院。

  2、在中医药人才培训方面,为有效提升在职中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采取中医药师带徒、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临床进行及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确定中医药师承人员830人,选派外出培训中医人员1289人次,221人获得了本科学历,523人取得了中医类大中专学历,3758人参加了市内举办的举办集中培训,使全市中医药队伍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在开展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方面,2009年,全市只有2个省级重点专科,到2014年建成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81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2个,市级57个。市中医院血液科、肛肠科创建为国家重点专科,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市州中医院。加强了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康复科建设,积极开展中药熏蒸、中药热敷、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真气运行、中医蜡疗、药浴、药膳等中医理疗特色服务。同时,积极推广药食两用食品的制作与食用,在全市建成了一批中医理疗、保健、养生会所,研制开发出了婴儿药枕、成人药枕、中药肚兜、中药颈围、风湿病浸膏、中药护膝、中草药鞋垫、药帽、岐伯保健茶等10多个中药保健产品。

  4、在中医科研创新上,市、县中医医院将业务收入的1%提取做为科研基金,用于中医科研创新。市中医院成立了岐伯中医药研究所、中药制剂实验室和血液病实验室等。市内有24项中医科研成果通过了省、市鉴定,有380余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得到了发表,出版中医学专著11部。同时,市内一些中医医疗机构还承担了大、中专学校的临床教学任务。

  5、组织开展评选名中医活动,建设全国基层名中医杨积茂传承工作室和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谢君国传承工作室,甘肃省庆阳市名中医谢君国传承工作室,多形式开展师带徒及学术传承研发活动,编撰出版了中医理论研究和个人经验汇编著作。

  6、开展岐黄中医申遗工作。积极申报争取将王贵正、王毅的“王氏正骨疗法”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将陆大宬、陆世风的 “陆氏妊娠脉法”、安定祥、刘艳春《医祖岐伯庆阳传说故事》列为区级非遗项目。

  7、民营中医医院慢慢地发展。西峰中心骨科医院、弘岐中医医院、国医中医医院等民营中医医院各具中医特色,逐步走上正规发展渠道。

  市内已形成了以保健食品、饮品生产、药膳制作及养生餐饮业、中医中药理疗、运动健身等多个保健养生产业。

  1、传统养生药膳及特色营养型餐饮业蒸蒸日上,全市药膳馆及农家杂粮养生餐饮店近百家。

  2、市内已研制生产有岐黄保健茶、地椒茶、苦荞茶、沙棘饮料、杏仁饮料、核桃饮料、果汁饮料、岐黄保健醋、保健油、低度荞麦白酒、黄酒、稠酒、涝糟等多个保健产品。

  3、大力开展传统性中医药熏、浴、煨、敷、拔、灸等理疗活动,研制有药枕、药腹带、药口罩等保健品。

  4、市内修建有多处养生园、养生会所、运动广场、小区(街道)休闲点等,开展气功、太极拳、导引、保健操等各种健身活动。

  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大做強岐黄文化产业的实施建议》等支持政策,传承中药种植传统,兴办岐黄中医药产业,全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及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建立中药材经销市场,扩大现有制药厂规模,开展医院中药制剂临床研究,研制开发新特药品种,以有效促进岐黄医药产业产值大幅提升。

  1、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发放中药材种植补助资金等多种方式,发展中药材系列化、规模化种植基地13个,种植总面积达10万亩以上。华池县恒烽中药材种植公司等几家企业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2、扶持建成中药加工、销售企业10余家;扶持开办了一批中药批发公司、中药零售药店、医疗器械经销公司、特色药膳餐饮店、保健酒业等企业。西峰制药厂妇科靖、补肺丸等中药制剂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市场销售良好。

  3、2012年9月,举办了庆阳首届药品(器械)交易暨岐黄医药学术交流会,吉林万通药业集团、神威药业、步长制药集团等国内50多家知名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了展销活动,为促进全市医药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为市内外医药文化产业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4、市内以岐伯和岐黄冠名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岐黄保健品、食品、药膳等企业和事业单位达60多个,一批名优产品畅销各地,多个服务项目应运而生,年产值达10亿多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庆阳市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的区位优势,突出岐黄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及产业对接,取得了较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1、2014年7月,第二十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庆阳市政府组织举办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魅力庆阳”特色民俗文化暨“岐黄故里”中医药文化推介会,与来自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担、吉尔吉斯坦、厄瓜多尔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进行了对话交流。大会现场,各国代表对岐黄中医药保健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当场进行品尝。特别是意大利卡依那达市市长保罗·马祖卡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一次到甘肃,由于水土不服,肠胃不适,通过喝中药保健茶和药酒而很快治愈。他说:古罗马和中国都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中医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文化,回国后将召开工商联合会,促进意大利制药企业和甘肃中医合作。保罗•马祖卡里坦言,欧盟对中药流向市场规范很严格。对此,他表示,将会“不遗余力”为甘肃中医开拓欧洲市场“牵线月,在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七届甘肃省文博会上,市上组织岐黄中医药文化保健品在丝绸之路沿线意大利馆、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展馆进行了展出交流。展会上,岐黄中医药文化保健品独具特色,品种繁华,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参观鉴赏,一些国外游客更是仔细听取介绍,细心观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交流作用。

  3、2017年11月,由日中友好协会组织,庆阳市外事办参与,庆阳市岐黄研究会应邀赴日本七尾市和东京都开展友好城市访问活动,并进行中医药文化交流,所著《岐黄养生大论》一书获得好评。达成互访和汉方医学与中医药学的交流合作。

  综上所述,庆阳市在建设全国岐黄文化传承基地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突出成效,成为庆阳、甘肃乃至全国传统历史背景和文化研究开发的重要地区,对于传承中华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庆阳市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评定为:中国小杂粮乡、中国黄花菜之乡、中国优质苹果之乡、香包刺绣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中医药之乡等,是西部新兴的资源大市,享有陇上煤都、西部油城、陇东粮仓、文化大市等美誉。庆阳市的经济主要指标已排在全省前列。

  回顾走过的工作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建设全国岐黄文化传承基地中,党政重视支持是前提,学会热心实施是关键,会员无私奉献世基本,部门协同配合是动力,深入发掘资源是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是核心,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是目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根本。今后,有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进一步支持,有全国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呼吁,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部门及学会的积极组织实施,一定能把岐黄文化这个品牌做大做强,使全国“传承基地”的建设取得慢慢的变大的成效。